反省(四)過程回顧

I. 引言

在此單元,我們不會依循較早兩次(第六及十一單元)的反省模式,而是會介紹另一種祈禱反省方法,惟目的不變。

II. 三種人的比喻

今時今日,有關人性格的理論百花齊放,不論是心理學家,或是靈修大師,也喜歡將人按特徵分類。

聖依納爵用一個比喻幫助我們作自我反省,他認為在要作重大決定時,人可能有以下三種不同反應:

  1. 將決定押後,直至後悔莫及;
  2. 作出決定,但是附帶條件之多足以推翻決定;
  3. 按天主的旨意作決定。

比喻:

有三名天主教徒,生活尚算富裕。他們分別得到一大筆款項(假設是一百萬美元)。款項來自合法的途徑,所以當中不涉及任何非法勾當或罪行,但是他們之所以得到這些金錢,亦非出自愛和服侍天主。

他們生活本已富足,所以他們並不需要此筆款項,當然有總比沒有好。慢慢地,他們察覺貪婪念頭出現。

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,他們為此祈禱,發現這筆款項成為他們靈性上的擔子,成為他們和天主之間的絆腳石。

在此情況下,他們會怎麼辦?假如你是其中一人,你又會如何打算?

第一種人:

甲先生深深感到這筆款項帶來靈性上的困擾,妨礙他和天主的關係,他希望能做些什麼,解決問題。他打算放棄款項,一了百了,但求心安。

但是他非常忙碌,無法即時行動,他惟有暫且將事情擱置,待有時間再作處理。日復一日,這筆款項仍是他的負擔,是他靈性上的困擾,甚至影響他的信仰。直至到他撒手塵寰,仍未處理這筆款項,損害已做成,一切已太遲。

第二種人:

乙先生深深感到這筆款項帶來靈性上的困擾,妨礙他和天主的關係,他希望能做些什麼,解決問題。他打算放棄款項,一了百了,但求心安。

他就如何處理這筆款項,訂下不同方案。他預備捐出一部分予教區,到時大家都會知道他是何等慷慨,他亦會受人稱許。金錢能增加他的知名度。他也會捐出一部分予一所有名的男校,因為他的孫兒將入讀中學,他希望孫兒能進入此名校就讀。身為祖父,能為孫兒做點事情,令他感到欣慰。況且,捐款予學校,同樣能提高他的聲譽和地位。如此類推,他將款項分為多份,作不同用途,並且付諸行動。他亦如願以償,因得到人家的稱讚,感到高興。可是他發覺雖然他已放棄款項,事情並未解決,所有的稱讚和榮譽,成為他和天主之間的絆腳石。他「解決」問題的方式是附帶條件的,他只是將問題延續,無法得到平安。

第三種人:

起初,丙先生與甲先生和乙先生一樣,深深感到這筆款項帶來靈性上的困擾,妨礙他和天主的關係,他同樣希望能做些什麼,解決問題。

但是丙先生問的不是自己想怎樣,他轉向天主,思索天主會希望他怎樣處置這筆款項。天主會希望他捐出款項嗎?若然如此,他樂於捐獻。天主會希望他放下自己的佔有慾,暫且保管款項,在適當的時機善用此筆款項嗎?為此,他祈禱明辨天主的聖意,希望能找到達至持久平安喜樂之途。

III. 將比喻應用在自己身上

反省三種人的分別:

第一種人 = 是,我一定會處理問題,但是要遲些。

第二種人 = 是,我一定會處理問題,但是有這些和那些條件。

第三種人 = 在這事情上,我如何能找到天主?

假如我們是比喻的作者,我們可能會說丙先生會立即(不似甲先生)和無條件地(不似乙先生)處理款項。但是聖依納爵更細心敏銳,靈性修為也更高。甲先生和乙先生不足之處是他們將焦點放在金錢上,亦即在問題上。丙先生將焦點放在天主上。天主會希望他怎樣做?怎樣才能愈顯主榮?怎樣才能更好地服侍光榮天主?在此情況下,我怎樣才可以找到天主的平安與喜樂?

在你的生命中,什麼是你和天主之間的障礙?你如何處理此問題?

你像第一種人 — 一直拖延嗎?

你像第二種人 — 定下條件與天主議價嗎?

你像第三種人嗎? 第三種人恆常地尋找天主的旨意,不斷尋覓愈顯主榮和達至心靈平安喜樂的途徑。

向聖母訴說你的生活和你與天主的關係。念聖母經一遍。

向耶穌訴說你的生活和你與祂及天主的關係。念基督的靈魂頌一遍【願基督的靈魂聖化我,基督的聖體拯救我,基督的聖血陶醉我,基督肋旁的水洗滌我!基督的苦難堅強我!噢!慈善的耶穌,請俯聽我:在祢的聖傷中隱藏我,切莫讓我離開祢!保護我脫免兇狠的仇敵;在我臨終時召喚我,命我來到祢台前,好同祢的諸聖讚頌祢,直到永世之世。亞孟。】。

向天父訴說你的靈性生活和你與天父及聖三的關係。念天主經一遍。

IV. 將比喻應用在退省

以這個比喻作指引,反省你對是次退省所持的態度。對你來說,這是一次純理性認知的活動嗎?或只是一次抒發情懷的機會?你有否開放地接受天主的引領,在生活中尋找天主?你對是次退省的態度是否嚴肅認真?你有否拖延祈禱?不論心情怎樣,你是否都能不附帶條件地祈禱?

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   CLC(HK) Facebook
Copyright © 2023 Christian Life Community (Hong Kong). All rights reserved.